截至7月23日,全省农田积水面积1132万亩,农作物受灾1068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9%(其中玉米746万亩、花生150万亩、大豆41万亩、其它131万亩);成灾108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0.9%;绝收35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0.3%。当前,河南省本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基本结束,从农情调度、实地查看和专家会商等情况研判看,由于排涝及时、技术指导到位,短暂田间积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不大,积水时间较长的低洼地块和泄洪区的农作物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绝收。
截至7月23日,全省受灾规模养殖场1678个,占受灾地区规模养殖场总数约的3.7%,养殖圈舍受灾面积103.8万平方米,死亡畜禽约103.7万头(只)。本轮强降雨虽对畜牧业造成损失,但由于自救及时、措施得力,初步预判全年畜产品市场供应不会受到重大影响。
全省水产养殖业累计受灾面积27万亩,其中成灾面积3.4万亩,占水产养殖面积的1.8%,不会对水产品市场供应造成重大影响。
7月21日,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紧急下拨中央和省级财政救灾资金4000万元,支持农业生产救灾。
下一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将按照防汛指挥部要求,重点抓好抓紧排除积水、强化田间管理、抢时补种改种、全面消毒防疫、尽快恢复畜禽生产等五方面工作。
普通种植户面对这样的洪涝灾害应该如何灾后自救呢?
一、玉米
当前河南省各地玉米即将进入或正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这一时期是玉米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是玉米养分水分吸收利用的临界期,更是决定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玉米植株短期浸泡在水中,会引起根系中毒,部分根系腐烂;长时间淹涝,会导致玉米根系窒息死亡。渍害发生后,玉米植株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涝渍对玉米的危害程度,与玉米生育进程有关,植株越大一般对涝渍危害的抵抗能力越强。处于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对涝渍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而多处于小喇叭口期夏玉米对涝渍抵抗能力较弱。此外,涝灾发生时,土壤水分饱和、土质松软,如同时伴随大风天气,玉米极易发生倒伏。
生产上应从“促”和“防”两个方面进行重点管理。“促”是指促进玉米苗由受淹胁迫状态及早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同时促进正常生长的玉米苗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顺利转变。“防”是指有效防治灾后玉米可能发生的倒伏等自然灾害;同时防治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玉米生长后期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后补救措施:
1、田间管理
(1)及早排水防渍涝。对于遭受涝害渍害的玉米田,应及早疏通田间地头的沟渠,利用或开挖排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叶片上有大量污泥的玉米,排水时要及时清洗污泥,以增加叶片受光面积,促其尽快恢复光合能力。减轻涝害渍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玉米植株恢复生长。
(2)适时中耕散墒。雨后天晴,要适时进行中耕锄划,既有利于土壤散墒、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恢复生长,又可破除土壤板结。
(3)补施速效肥料。及时排水的同时,根据玉米受灾实际情况,要及早补施速效氮肥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一方面补充养分提高玉米灾后恢复能力,促苗早发;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玉米生长发育时期,重施穗肥,满足玉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玉米叶大杆状,实现后期穗大粒多。。处于大喇叭口期的夏玉米,要将大喇叭口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尚未追施穗肥的夏玉米,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已经追施穗肥的地块,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10公斤。追肥要避免撒施,应开沟深施或结合中耕施用。
(4)加强病虫害防控。涝害渍害发生后,因田间湿度大,再加上可能出现的高温,给玉米叶斑病、顶腐病等病害发生流行提供了条件,及早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是实现稳产的关键。针对雨后较大的田间湿度、极为有利于玉米螟孵化的问题,各地要重点做好玉米螟、棉铃虫、粘虫、草地贪夜蛾等为害玉米叶片、茎秆和籽粒的害虫,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或吡虫啉或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有条件的田地可采取飞防等措施。也可采用释放赤眼蜂等生物措施防治玉米螟等害虫的为害,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对玉米生长后期的影响,确保玉米稳产,实现增收。要加强夏玉米褐斑病、根腐病、顶腐病和春玉米大斑病等病害的防控。根据发生大斑病、小斑病、顶腐病等病害地块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有效防治。
2.倒伏田块管理
涝灾区同时发生倒伏的地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1)已经进入到抽雄散粉期的春玉米,倒伏植株已基本失去自行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倒伏后需要人工扶起,并用土壤对植株加以固定。
(2)正处于小喇叭口期的夏玉米,发生倒伏后,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管理措施,雨后植株会慢慢自行恢复直立生长。
(3)被洪水冲倒的玉米地块,常有部分叶片被淤泥掩埋,致使植株难以自行恢复直立生长,要在灾后尽快去除叶片上的泥土,或用镰刀割断被淤泥掩埋的叶片,帮助植株尽快恢复直立生长。
(4)倒伏后心叶内淤入部分泥沙的玉米,灾后可用镰刀割除淤入泥沙的心叶部分,帮助后续叶片抽出。但割除叶片越少越好,且不要伤及植株顶端生长点。
二、蔬菜
1.及时清理沟渠,排除积水:降雨结束后,及时清理田间沟渠,疏通渠道,严防积水,并适当培高畦面,降低菜地水位,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做到田间雨停水干;保护地蔬菜应及时开棚通风透气,以降低棚内湿度。
2.及时进行补种:对已造成绝收的蔬菜田地,进行生产期较短的白菜类蔬菜进行补种,以减少损失。
3.及时抢收:对尚能采收上市的蔬菜如叶菜、豆类、瓜类要尽量尽快采收。收获后应选在避雨通风处摊晾,沥干水分后及时上市, 避免堆积霉变。
4.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对暴雨影响较小、可以补救恢复长势的蔬菜及幼苗,应及时扶正植株,冲洗叶片黏附的污泥;对于黄老病叶,要及时摘除,同时进行中耕,以防止土壤板结,并施追肥和喷施叶面肥,以尽快恢复植株长势;对受淹较重但根系仍有吸收能力的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可通过剪除地上部过密的枝叶或用遮阳网进行短期遮阴,防止涝后突晴暴晒,减少植株体内水分过分蒸发,预防生理性失水引起的萎蔫。
5.暴雨还易导致蔬菜物理性损伤,加上田间湿度大,伤口极易感染病菌, 易造成病害流行,应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抢晴天及时喷药预防, 防止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