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发布日期:2023-3-24 发布者:admin 共阅1051次 打印本文
【文章字体:

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组织执行2019年第四批国家推荐性标准计划的通知》(供销科标字【2020年03号)文件批复,中国再生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起草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已经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022第21号公告(第374项)发布即将实施。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此国家标准推广普及、示范研讨等活动。

CBC 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暨展览会即将举办

     中再协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协办的CBC 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暨展览会将于5月11日-12日在杭州举办。从2018年首届大会举办以来,CBC已成功举办5届年度活动,十多场分论坛和行业培训活动,累计参与企业已超两千家。诚邀各地政府、科研院校、生物质设备企业、生物质应用企业等参展及莅临参观。

秸秆、畜禽粪污等农林废弃物企业、项目、技术推广征集

 因疫情影响,导致各种会议、展会暂停或延期举办,为了充分展示秸秆、畜禽粪污等农林废弃物行业发展,展示优秀品牌企业、挖掘创新技术、推广应用产品,传播区域项目信息,宣传先进经验,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装备制造和秸秆产品相关生产企业参与,展示企业品牌、应用产品、先进技术、市场项目和应用成果。

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产品(例如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羊奶粉、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

一、发展现状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绝大多数消费者在消费理念,生活需求等方面都随之改变,公众更加偏向绿色消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一些品质好,无污染,卫生安全的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消费者之所以愿意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一方面为了自身安全,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可显著减少农副产品中农药,化肥,抗生素,激素和重金属等残留量的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切实保证了食品安全,又能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思路。

我国平均每年向市场提供绿色优质产品2亿多吨,呈现出生产消费良性互动,线上线下销售两旺的发展态势。

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

自2018年起,连续4年开展的“春风万里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累计举办了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活动高达1486场。

有机农产品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情况

截至2020年底,融e购平台入驻有机企业140家,交易8.7万笔,销售金额696万元。源食俱乐部入驻有机企业135家,销售金额600余万元。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情况

我国2019年开始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19-2021年共落实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1.8亿元,支持697个产品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公共认知和试信体系的缺失。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

2.传统品牌营销方式缺乏亮点打造及同产品异同对比,对品牌的内涵、价值、文化底蕴及核心竞争优势挖掘提炼不够,致使差异化优势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发挥不明显。

3.部分有机农业企业重认证、轻贯标和咨询。有些有机业企业只重视有机认证结果,对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执行却不够重视,结果造成:写的是一套,做的可能是另一套,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更有极少数企业受市场利益驱使,急于求成不认真贯标,不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企图走捷径、甚至试图直接花钱买认证。

4.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单位生产成本高,加上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销售成本更高,致使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我国目前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生产不足和过剩同时存在。

5.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品牌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虽然目前生产经营者全链条经营思维有了很大提升,但经过精深加工走向市场的比例仍然较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意识不强,价值链较短。

6.品牌价值沟通不足,营销推广手段单一。绝大多数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企业使用的营销手段和思路陈旧,对互联网、自媒体等应用较少,缺乏行之有效的、新颖的营销亮点打造,严重制约了品牌的宣传推广和体系扩展;由于尚未根深于市场,未能充分了解分析市场变动和消费者行为,影响了宣传效果和口碑传播。

三、解决对策

1.讲好绿水青山好故事,彰显品牌生态价值感。国家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品牌故事应充分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挖掘产品生态价值,展示生态效益,宣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2.挖掘特色。在建设和培育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过程中依托当地独特资源禀赋、挖掘独特营养品质特征,通过品牌叠加、兼容并进、融合发展,放大品牌效应,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提高市场辨识度,同时通过深度溯源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寄托风土记忆,传承农耕文明,培育一批望得见、触得着、记得住的乡愁产业和特色产品品牌。

3.讲好质量安全故事,彰显品牌品质认同感。好品牌的基础是好产品,好产品的基础是好品质。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阳光农安”智慧管理模式,支持产业化运营主体加强自我检测、全过程追溯。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前世今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还原产地环境、监测环节、生产方式、贮藏运输、包装标识和全程质量可追溯过程等。

4.鼓励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在品牌化过程中创新机制,积极引导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企业达成合作,运用科研组织的科研力量在农产品的品种改良、深度加工、包装存储、营销等环节进行科技创新,为品牌提升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5.数字赋能。引导农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共建共享大数据平台信息,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运营主体带动农户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6.情感认同。依托乡村资源,借助自媒体传播优势,策划宣传推广“体验式营销”活动吸引顾客参与,在沟通过程中将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和品牌理念充分发挥展示出来,给予消费者超预期的体验,形成消费者深层次的情感认同,赢得其对品牌的信任,为农产品品牌好口碑打下坚实基础。

7.选准示范。探索构建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品牌培育体系和孵化机制,在获证或登记企业中着力打造一批信誉过硬、品质高端、亮点突出、市场认可的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企业典范,帮助企业找准品牌定位,使其成为引领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标杆和样板。

来源:仟仁优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