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丨与春相约,尽享“莓”好
发布日期:2024-4-9 发布者:admin 共阅869次 打印本文
【文章字体:

看了让人馋涎欲滴,扑鼻的香气沾满手指,汁水多到像在嘴里榨汁……早春吃草莓,一口吃出一年的幸福感。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不仅有“冀南棉海”的美誉,更因草莓而频频“出圈”。

这里草莓种植发展近40年。肥沃的潮褐土,丰富优质的地下水,成就了草莓独特的优良品质和特征。
目前,草莓种植产业已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草莓种植农户3万余户,年产鲜果7万余吨,年产值实现3.66亿元,“成安草莓”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王振兴,成安县最早试水的种植户之一,也是成安县商城镇王庄村党支部书记。

提起当初种植大棚草莓的那些日子,他感慨万千,“开始的时候特别困难,经常吃不好睡不好,没钱找钱,没人找人。”从草莓种下的那一刻开始,王振兴就长在了地里。
“草莓喜欢什么?喜阳不喜阴,有点微风更好。土壤不要太干燥,更不要弄成一团烂泥。浇水要浇头,一周一次不要勤……”说起草莓种植要领,王振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草莓种植对温湿度要求高,尤其是大棚培育,每逢冬季是最艰难的时刻。

“前些年,一到冬天,我们就在大棚外层铺上厚厚的保温棉被,每天上午靠人工卷起来,下午再放展,耗时又耗力。这两年,我们新上了电动棉被,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王振兴说,如今的草莓种植,已经全部实现电气化了。

从育苗、生长、开花到结果,大棚种植全部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种植户可以通过自动滴灌、自动温控、自动风机、电动棉被等智能电气设备对大棚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

看着定期到大棚排查用电隐患的供电师傅们,王振兴如同吃了定心丸,对发展大棚种植信心更足。
2018年,王振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就想着如何带动全村致富。有着草莓种植经验的他,考虑到村内住户不足400户,耕地少,没资源,便萌生在村内发展草莓采摘、旅游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要想动员全村群众带地入股搞特色种植并非易事!

“他那时候天天上家里来,给我们说想建大棚、育苗、培育、搞特色种植。我们也是看中他这份能干事、干成事的劲头,就想着试一试,没想到还真行!现在整体收入多了,村民干劲更足了,都主动拉着家里其他人种起了草莓。”村民王娇娇说。
从2018年的4个大棚到如今新建的11个高标准化大棚,王振兴带领村民探索走出了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为更好地服务大棚种植产业发展,近年来,国网成安县供电公司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建设工程,累计新建10千伏线路142.43千米,改造0.4千伏线路640.446千米,新装、增容变压器172台,为乡村振兴插上电力“翅膀”。
如今,王庄村的大大小小的草莓棚里,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看着一辆又一辆的大巴车驶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个王振兴,还真是能振兴!”
眼下,正值草莓采摘旺季,也是草莓园用电需求集中阶段,为给草莓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供电公司还根据王庄村草莓种植特点和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走访,掌握客户用电需求,帮助排查用电隐患,确保供电容量和质量。

为了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我们采用水果蔬菜轮作种植模式,不仅丰富大家的‘果盘子’,更填满了大家的‘菜篮子’,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王振兴自豪地说道。

没有草莓的春天是不完美的。快带上家人、约上好友,提上篮子开启一场采摘之旅,将一颗颗红润饱满的草莓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