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拔海虹 百米绳上能收上千斤
3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鳌山湾的冯家河村,凭借着优质的海水资源,这里一直都是青岛地区非常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区域。尤其是扇贝,附近的冯家河村、七级村等是青岛著名的扇贝养殖村。
早晨6时许,记者跟随渔民冯保峰一起来到了海里的养殖区。鳌山湾主要以吊养为主,海面上铺满了浮漂。浮漂用绳子串联起来,下面吊笼里就养殖了海蛎子、扇贝,而海虹就生长在浮漂以及绳子上。
经过了前几天的大风大浪,当天的海面非常平静,渔民们已经开着小船到海里开始工作。由于还是早晨,海面上气温非常低,渔民都需要穿上皮衣皮靴。
冯保峰来到养殖区后,利用钩子将绳索钩到船上,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生长的海虹。往船上拖拽的过程中,冯保峰两只脚踩在船沿上使劲用力,才将绳索拉上来。海虹缠绕在绳索上面,厚度有十厘米左右,他用双手将海虹从上面撸下来。有些浮漂上面也长满了海虹,在海里看起来像一颗菜花,他需要用工具才能将取下来。
“这个是纯体力活,从水里拉上来最少得有六七十斤”,冯保峰说,海虹的密度不一样,他们基本上按照一根绳来计算,长度大约100米,产量由1000斤。但是,整个操作过程全靠体力,一天忙下来晚上直不起腰。
海虹放养仅靠一根绳 提前一个多月上市
海虹基本上属于最便宜的海鲜,现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就两三元一斤。为啥这么便宜?主要是养殖成本太低。
冯保峰说,海虹说是养殖,其实都是野生的,他们几乎全靠一根绳,放到海里就等着收货。每年5月份,海虹就会进入繁殖期,幼苗会附着在周围的物体上面。此前的时候,村民还会买一些轮胎放在海里,然后收集大量的海虹幼苗,统一放到绳子上进行养殖。
而现在,当时养殖扇贝浮漂以及绳子,就是他们养殖的唯一工具。海虹附着在上面以后,到了冬季12月份就陆续开始变肥。一般情况下,到了来年二三月份开始上市。
“海虹主要就是人力成本,”冯保峰说,所以价格相对便宜。同时,价格便宜也导致真正大规模养殖的不多。冯保峰说,今年的海虹成熟比较早,肥度也比较高。从年前就是开始上市了,现在已经进入了尾声。同时,当地的扇贝开始进入出货高峰期。
扇贝接力上市 一天上岸七八万斤
冯家河村,是青岛著名的“扇贝村”,主要是养殖栉孔扇贝。冯保峰说,今年的海鲜上市时间普遍早,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时间。
他开着小船来到了扇贝养殖区,提起一笼扇贝。扇贝笼上面全是海泥,需要进行简单清洗。他简单掂量了一下说,这一笼有近30斤,长得非常好。往年要到了清明前后,扇贝才能达到9成肥,这也是一年当中最好吃的时候。今年不一样,进入3月份就已经可以上市了。
“每天的上货量主要根据商贩的订单,”冯保峰说,前两天海上的风浪大,基本没有办法出海,这两天他们必须加紧出货。扇贝从海里捞上来以后,还要进行冲洗、分拣。渔民们一般早晨五六点钟就出海,忙到下午一两点钟才能结束,然后商贩会过来统一收购。
每年到了扇贝的上市时间,冯家河码头的渔船上都会有一道特殊的风景。他们进行分拣基本上都是夫妻两个人,有些渔民的头发已经花白。
由于码头较小,再加上分拣的人力有限,码头上每年的上货量并不大。据介绍,码头每天扇贝的上货量也就是七八万斤。加上海虹的产量,现在码头每天的出货量也就十多万斤。
算账:
扇贝损失海虹补上 忙活一年能挣十万
冯保峰说,他们主要还是以养殖扇贝为主,价格也比较高一些。即墨鳌山湾的扇贝个大味美,商贩过来收购的时候,要比其他地方贵一元。今年的收购价比较高,一斤扇贝的批发价能达到7元,但是渔民的收入并不算太好。
他给记者算账说,扇贝的养殖首先就是苗种费用高,他今年养殖了5000笼。换算下来的话,一年就要买500万个小苗,基本上就要5万多元。但是,扇贝苗度夏的时候死亡率比较高。
“去年的存活率大概只有五分之一,”冯保峰说,每年的管理经验都是一样的,但是成活率却不一样,他们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如果按照全部存活的情况,5000笼能说活10万斤。
但是,今年的收成只有2万斤左右。算下来话,毛收入大概有14万元。这中间还要除去油费、人工费等等。算下来的话,也就能剩下自己的人工费。冯保峰说,他们村里普遍养殖规模都不大,如果遇到忙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夫妻两个人一块干,很少会雇人工。因此,他们的人工开始比较小,即便遇到产量不高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同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渔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多样化的养殖办法。比如海虹的养殖,如果扇贝的成活率高,渔民们都会把海虹从绳子上弄下来,防止他们影响扇贝的生长。今年的扇贝产量不高,他就将一些养殖区域空了出来,让海虹在上面生长。
冯保峰说,相对而言,海虹没有啥成本负担,全部都是野生苗,而且产量也非常高。一根绳大约100米,平均能产10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批发价,也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他今年放养了5根绳,差不多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除去各类开支,一年忙活下来大概有10万左右的收入。冯保峰说,前几年产量高的时候,收入要高不少,但是他们年纪都大了,没有太多的出路。尤其是对于他们而言,上有老下有小,出海虽然辛苦一点,还能保障一点收入。
市场:
扇贝每天上市20多吨 要想便宜再等等
“现在正是海虹最肥美的季节,”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袁经理介绍说,海虹是非常便宜的海鲜,每年的2到5月份都是最好吃的时候。海虹基本上以本地生产的为主,其他还有一些从烟台、日照等地运过来。目前的情况下,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一天的出货量大概在120吨左右,基本上都是本地商贩过来批发,一直能持续到五一左右。
同时,这也是本地扇贝开始上市的时候。按照水温的不同,扇贝也是从南到北逐渐开始成熟。比如年前的时候,日照等地区的扇贝已经开始上市,然后是胶南,即墨鳌山湾。现在市场上的出货量大概在20吨左右,也是以本地消费为主。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烟台等地区的扇贝也会陆续上市,市场上的出货量会逐渐增加,价格也会相对更便宜一些。
人物:
30多年见证海上变迁 渔民们盼转型
今年48岁的冯保峰,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渔民”。冯家河村有300多户村民,从事捕捞、水产品养殖的有50多户。作为著名的“扇贝村”,他们传统上并不是以养殖为主。
冯保峰说,他十七八岁就跟着父亲一起出海打鱼了。作为传统的渔村,当时村里基本上都是以出海打鱼为主,很少进行养殖。后来,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出海捕捞的收益相对较低,不少渔民开始尝试转型养殖。
“大规模养殖扇贝也就是20多年前,”冯保峰说,刚开始的时候,渔民也没经验,养殖扇贝不赚钱。后来,他们转型养殖海虹。当时,他们从厂子里购买废旧轮胎,然后用放在海里搜集海虹苗。这些经验都是渔民们总结出来的土办法,慢慢有了不错的收益。
但是,海虹的价格相对较低,村民们又开始尝试养殖扇贝。随着大家经验的积累,相互之间也互相学习,形成了他们现在的一套养殖方法。每年11月份,他们从外地购买苗种,放养到吊笼里进行养殖。到了第二年的五一前后,他们再次进行一次分笼,一直等到扇贝长大。
“前些年的时候扇贝收益不错,一年忙活下来能挣二三十万,”冯保峰说,但是这几年产量不稳定,价格虽然高了,收入反而降了。于是,有不少渔民又开始尝试养殖海蛎子。“刚开始产量还行,他们也在加大产量,”冯保峰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渔民,出海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技能。虽然在海上辛苦一点,尤其是到了冬天,零下十几度也要出货。海水滴在脸上都能结冰。但是,他们都盼望能有一个好的收入。
冯保峰说,作为海边的渔民,他们更盼望周边的旅游能够更好发展起来,带动他们增收。他介绍说,现在他们的扇贝、海蛎子基本上都是卖给了批发商,价格并不高。如果周边游客增多,经过码头的时候,肯定就会买一些新鲜上岸的海鲜。他们在码头上按照市场价销售,这样每斤的收益都能增多。不过,海上的渔民多以五六十岁为主,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做一些网络上的宣传等等。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销售渠道,比如直播带货等,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