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10月10日,岳阳市会展中心人气爆棚——岳阳市第一届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会暨全国百县名优特产(岳阳)行在此举行。15天里,300个展位、600余万元现场销售额、近百万元综合消费,一组组鲜活数据,勾勒出“展会+文旅”融合撬动经济的生动画卷。
农展会由市政府指导,市乡村振兴协会主办,市商务、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全程参与。开幕以来,各级领导多次到场巡馆,面对面了解产销对接、物流保供、消费帮扶等情况,要求把农展会办成“全国县域特产进岳阳、岳阳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的双向通道。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本次展会坚持公益定位,并设立15人以上的志愿服务岗,每天轮班开展防疫、安保、医疗、交通、投诉处理等工作,实现“零事故、零投诉、零舆情”。
“人财两旺”是参展商最直观的感受。展会附近的宾馆入住率激增,外地客商日预订量超过100间,展前展后共20多天,带动住宿消费超30万元;会展中心周边餐馆日均客流量增长四成,直接带动综合消费近百万元。
一位来自山西的杂粮展商算了一笔账:2人驻守,每天2间房、3顿简餐,“吃住成本不到300元,却换来2万元订单,性价比极高”。
展品同样“卖疯”。岳阳县凤友合作社在9平方米的小展位上,靠一袋袋干菜、手工酱菜等,15天吸金近10万元;本地干货、干菜、干鱼备受追捧,外地采购商现场追加订单。300个外地展位平均销售2万元,总额突破600万元。线上“公益直播间”同步开播,网红、会员轮番带货,销售额超过10万元。展会落幕后,协会的农产品乐天销售基地延续热度,近20天销售农产品200多万元,实现“展场”与“市场”无缝衔接。
“政府搭台、协会唱戏、企业受益、农民得利”的运行机制,让农展会不仅是一场购物盛宴,更成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果的“压力测试”。据悉,展会期间新增参展申请超过30份,山东、江西、广西等多地供销社发出合作邀约;本地合作社、家庭农场主更是集体呼吁“扩大规模、延长档期”。群众的热情,让主办方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已经启动第二届筹备,计划增设预制菜、冷链物流、乡村文旅等专区,把‘展会经济’与‘夜游岳阳’‘洞庭渔火季’深度捆绑,做好文旅消费‘后半篇文章’。”
从洞庭湖畔到全国县域,一场农展会把田间地头与市民餐桌、把传统农业与文旅消费紧密相连。岳阳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合奏的“交响曲”;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可持续、可分享的长期红利。随着展会圆满闭幕,洞庭鱼米香正借全国客商之力飘向更远的地方,岳阳乡村振兴的新乐章,也才刚奏响序曲。